2024 年班长/质检员专业知识培训内容6-8 月份:培训对象:车间班长、质检员以上管理人员,消毒班、卫生岗、CCP 点监控人员可以旁听;培训时间:主要培训内容:第一部分:食品微生物常识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过去称蓝藻或蓝绿藻),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 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 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 5 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 50 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 50 亿个细菌。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在形态上,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需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大小以微米和纳米计量。2.繁殖快生长繁殖快,在实验室培育条件下细菌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可以繁殖一代。3.代谢类型多,活性强。4.分布广泛有高等生物的地方均有微生物生活,动植物不能生活的极端环境也有微生物存在。5.数量多在局部环境中数量众多,如每克土壤含微生物几千万至几亿个。6.易变异相对于高等生物而言,较容易发生变异。在所有生物类群中,已知微生物种类的数量仅次于被子植物和昆虫。微生物种内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所以微生物是很好的讨论对象,具有广泛的用途。微生物学的进展17 世纪中叶荷兰人吕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观察并发现了许多微生物。 一大批讨论者在 19 世纪下半叶推动了微生物学讨论的蓬勃进展,其中贡献最突出的有巴斯德、科赫、贝耶林克和维诺格拉德斯基。 微生物学的一套基本技术在 19 世纪后期均已完善,包括显微术、灭菌方法、加压灭菌器 (Chamberland , 1884) 、 纯 培 育 技 术 、 革 兰 氏 染 色 法 (Gram , 1884) 、 培 育 皿(Petri,1887)和琼脂作凝固剂等。 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微生物种类繁多,人们讨论得最多、也较深化的主要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古菌、真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现择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