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经营诊断定义思考 【摘要】在日趋复杂的企业经营环境中,财务经营作为经营的核心显得越发重要。文章指出,对企业进行财务诊断,就能够准确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规避企业风险,并提供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 【关键词】企业;财务;诊断 “诊断”一词原来是医学用语,最初是由日本学者提出来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引用“诊断”一词,是借用医学诊断为例,来诊断和解决企业生产中、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医学诊断就是诊断、推断病人的病情,然后根据病情开具处方进行医治。企业经营诊断就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根据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推断,然后再提出相应的诊断方案,组织指导企业改进方案的实施。而财务诊断就是针对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找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指导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财务诊断既是企业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财务诊断是一种改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它克服了我国目前企业财务分析的一般化、公式化等弱点,它是财务分析的深化和进展,而且比财务分析更具有科学性、广泛性和有用性。开展财务诊断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进展,财务诊断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将发挥日益突出和明显的作用。 一、财务诊断的分类 1.按诊断的主体分类,可以分为内部诊断和外部诊断。内部诊断又成为自我诊断,就是企业自己对自身的财务活动进行诊断。自我诊断,由于了解情况,业务熟悉,能较快地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还有利于保守企业的秘密。因此,对于大企业来说,由于自身诊断能力较强,除特别情况外,一般都是自己诊断。但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会使诊断效果受到限制,所以,中小企业诊断往往要求助于外部。外部诊断是由企业外部人员进行的诊断。外部诊断又可以分为关系诊断和第三者诊断。关系诊断是指母公司对自有公司或者合作公司的诊断,或者银行对其借贷对象进行的诊断,这都是对相关企业进行的外部诊断。由于关系者比较了解受诊企业的情况,具有适应情况进行诊断的好处,但是也容易受到利害关系的制约。诊断情况可能会失真。所谓第三者诊断,是由于其业务关系的第三者进行的诊断。由于第三者与企业没有利害关系,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提出公正的意见和建议。但是第三者诊断,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