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财务分析是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文在介绍财务分析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从“教学、实践、考核”3 个方面对财务分析课程进行改革探讨。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财务分析;课程改革 财务分析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既要求学生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财务分析能力。地方本科院校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应满足应用型人才培育要求。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在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进行财务分析课程改革,形成符合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育要求的财务分析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 1.1 综合性。财务分析课程以其他专业课程为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地方本科院校的财务分析课程一般开设在第 6学期,学生在学习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前提下学习该课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财务分析课程的理解和学习。财务分析课程综合了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1.2 系统性。财务分析课程的知识体系具有系统性。财务分析课程是在对企业的四大财务报表及其钩稽关系、财务报表附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企业的单项财务能力和综合财务能力,分析时还需结合行业状况、企业战略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价。1.3 实践性。财务分析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方本科院校的财务分析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财务分析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收集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并具备动手实践能力。 2 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教学内容不合理。地方本科院校的财务分析课程可选择的教材很多,但是目前财务分析课程的教材框架和内容体系差异较大,且与其他课程有重叠部分。有的教材侧重于指标分析,通过财务指标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进展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对企业的财务综合能力进行分析,而没有关注数据背后项目的质量分析。财务指标的计算在财务管理课程中也有涉及,可能存在重复学习的情况。有的教材侧重于在单项财务能力和综合财务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解读财务报表分析内外部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外部应用的相关知识,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