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财务共享在中国的大型企业和跨国企业中率先得到了应用。反观高校会计学专业教育,依旧停留在会计理论教育以及实践教育的初级阶段,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高校教育必须改革。财务共享模式大量缩减了会计核算人员,需要更高层次的管理会计以及战略性会计人才。因此,会计学专业课程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加强管理会计、会计实训模拟等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关键词:财务共享;管理会计;战略会计 社会经济飞速进展,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企业规模的扩大势必要对分支机构的工作流程进行更进一步的监督和管理,相应的就会增加成本,成为企业进展的沉重负担。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在大数据分析背景下,共享服务模式首先出现在欧美国家。我国市场经济进展迅速,计算机应用得到普及,奠定了我国企业开展共享服务的基础。2005年,中兴通讯建立了我国首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华为、平安保险也紧随其后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综合能力,增强竞争优势。反观高校会计学专业教育,依旧停留在会计理论教育以及实践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很快成为被淘汰的人员。会计学专业学生已经越来越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业率逐年下降。因此,在财务共享大背景下,如何提高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现有课程体系,是高校会计专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1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由于各高校开设课程虽稍有不同,但课程体系基本一致,因此本文以洛阳师范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进行分析。会计学专业成立于2011年,作为学校的应用型重点专业,培育目标是针对企业需求,培育掌握一定的会计学专业系统知识并掌握与会计学专业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税收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从事会计或其他企业管理工作,同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培育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会计学专业的培育规格是,学生要掌握与会计学、审计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会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进展动态。熟悉国内外会计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猎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业务素养。在开设课程方面,通识素养课程占比35%,专业知识课程占比47%,专业能力课程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