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刘波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区别于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披上了宗教外衣,即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以宗教派别之争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且贯穿始终。宗教之争不仅反映在革命前的反封建启蒙运动中,而且还是革命的直接导火索,对革命进程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连“光荣革命”也不得不在维护宗教信仰的名义下发动。这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特点的全部内涵。一、清教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实质 与法国相似,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也曾出现过一场颇为壮观的反封建启蒙运动。所不同的是,法国资产阶级用理性进行启蒙,而英国资产阶级则利用宗教反对宗教,即利用加尔文教反对国教,掀起了一场清教运动。 首先,这是由国教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中的作用决定的。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声浪中,亨利八世为了加强专制王权,结束中世纪以来国王甸甸于教皇脚下的窘态,于 1533 年借教皇不批准其离婚案,下令英国教会禁止向教廷缴纳岁贡。1534 年又通过“至尊法案”,使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同时规定,凡是与国王法令相抵触的教规条文一律废除。改革后的宗教称为“安立甘教”或英国国教,除了教会的最高首脑由教皇转为国王外,天主教的教义、主教制及宗教仪式基本上都保留了下来。改革后的国教大肆宜扬“君权神授”论,提倡偶像崇拜,为专制王权涂脂抹粉。由国王任命的主教制,其实质是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封建等级制度的进一步确认。国教僧侣不仅控制人们的灵魂。而且主宰着人们的政治生活。大主教们多是政府的要员,其管辖的教会组织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他们控制的宗教裁判所,审讯一切有反封建言行的人,教规即法规.为了神化专制王权,国王的一切法令均由神坛向全国发布.任何违抗国王法令的行为,将被视为对上帝的冒犯,其罪责是不可饶恕的。因此,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其基本意义在于国家政治而不在于宗教教义方面.”① 改革后的国教成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和御用工具,这就是资产阶级首先将革命的矛头对准它的原因所在. 其次,是因为加尔文教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②.兴起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加尔文教,强调“宿命论”,主张因信得救和教会民主.加尔文认为,上帝是万事万物的支配者,上帝在其创世之初就将世人分为“选民”与“弃民”。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