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1 地基与基础工程1.1 土方开挖与支护质量通病1.1.0 边坡塌方1.1.0.1 设计方面1.没有选择适合的支护形式;2.荷载、土层力学参数取值有误;3.计算方法和计算数据错误;4.嵌固深度、配筋和支撑轴力(或拉锚力)不足;5.没有做设计交底或设计交底不清。1.1.0.2 施工方面1.不按设计要求和相关法律规范施工,施工没有实现设计意图;2.坑槽上口无挡水措施,地表水浸泡坑帮、基底;3.降水措施不当,地下水浸泡坑帮、基底。1.1.0.3 管理方面1.设计、施工资质管理不严;2.设计文件的审核、审批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3.挖土与支护不协调,超挖或挖土太快;4.坡顶堆载超过设计允许值;5.基坑附近有打桩等振动荷载;6.旧人防坑道,旧地下管线未堵,下雨灌水,突发性泄入基坑或地下管线出现渗漏;7.基坑开挖后留置时间过长;8.没有对基坑及坑边建筑物进行监测。1.1.1 放坡开挖塌方1.放坡太大,没有充分考虑水土条件及周边荷载情况;2.坡顶堆载超过设计允许值或在基坑边走重车;3.坡面及坡顶未硬化,未设置排水沟,雨水和地表水渗入土层中,土层抗剪强度降低;4.坑底明排沟处理不当或管理不善,坡脚长期被水浸泡,导致坡脚失稳;5.基坑开挖后留置时间过长。1.1.2 基坑支护1.1.2.1 土钉支护变形过大或塌方1.土钉抗拉承载力不足或土钉穿越破裂面置入稳定土体内的长度不足;2.土钉与面板连接方式不当,面板与土钉脱开;3.挖土与土钉施工不协调,超挖或挖土太快;4.坡顶和坡脚未硬化,未实行排、挡水措施;5.降水措施不当,地下水浸泡坑帮、基底;6.旧人防坑道、旧地下管线未堵,下雨灌水,面板荷载突然急剧增加,土钉抗拉承载力降低;7.坡顶堆载超过设计允许值;8.地下管线渗漏且面板上未设置泄水孔;9.基坑开挖后留置时间过长;10.没有对基坑及坑边建筑物进行监测。1.1.2.2 桩—锚支护结构变形过大与塌方1.嵌固深度或桩径太小;2.锚固不及时或锚杆抗拉承载力不足;3.地面堆载超过设计允许值;4.对雨水和管线渗漏未实行有效措施,结构受力增加;5.基坑开挖后留置时间过长;6.嵌固深度或桩径、配筋不足;7.锚杆失效且桩身为非均匀配筋;8.桩间土未实行有效的挡土措施;9.对施工降水、雨水和管线渗水处理不当;10.没有对基坑及坑边建筑物进行监测。1.1.2.3 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变形大、墙面缺陷1.嵌固深度或厚度、配筋不足;2.支锚不及时或支锚力不足;3.地面堆载超过设计允许值;4.对雨水和管线渗漏未实行有效措施,结构受力增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