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工业进展的前景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China Power Industry国家电力公司 周小谦引言中国的电力工业从 1882 年至 1949 年,经过 67 年装机容量只达到 1.85GW;而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迅速的进展,平均每年以 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到 1998 年全国装机容量已达到 277GW 以上,跃居世界第 2位。特别是进入本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 17 多 GW,实现装机容量 8 年翻一番,终于缓解了近 50年的持续缺电局面,使电力供应有所缓和;同时从 1998 年开始撤消电力部、成立国家电力公司,以此为标志,在中国结束了由国家垄断电力的局面,由此向建立统一、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迈进,逐步与国际接轨,与国际电力改革潮流一致。电力供应缓和的出现、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及电力市场的起步,是我国电力工业在 20 世纪末所出现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 2 件大事。纵观 20 世纪的社会和经济进展,一个突出特点是,电力的使用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电力具有便于转换能源型式,能高度集中和无限划分,清洁洁净和易于控制,可大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输送等特性,使电力进展和应用的程度,即一个国家的电气化程度成了衡量其社会现代化水平高低,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在进入以信息、电子、生物技术为代表,从集中到分散,从等级结构到网络结构,从简单选择到多种选择的 21 世纪,电力将继续发挥其他能源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且对电力的依赖程度将更高,对电力供应的数量和品质也将提出更大、更高的要求。虽然从 1997 年开始到 1998 年,全国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有了缓和,局部地方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但是我国的用电水平还是很低的。到 1998 年,全国人均占有装机容量 0.22kW,发电量只有 927kW·h,这一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3 左右,为发达国家的 1/6~1/10,与富裕的小康生活水平对电力的要求也相差甚远。电网结构薄弱,特别是 500kV 网架在大部分电网中尚未真正形成,电网的安全性差,可靠性低,自动化水平不高,电网调峰容量不足,损耗大,供电质量差,远远不能适应 21 世纪信息时代对电力供应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因此,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电力仍将以较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进展,电源和电网建设的任务仍很重,同时,电力的进展还要合乎可持续进展战略,并受到环境的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