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育的目标定位——太州职业技术学院 翟向阳一、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育的现实意义早在 1991 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进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积极推动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育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但是,这一精神由于诸多因素始终没有得到仔细的落实。从上世纪 80 年代初的职业大学到以后的“三教统筹”办高职,我国高职教育培育目标的提法大同小异,即培育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人才”或“有用性人才”、“专门人才”等。1999年 11 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主文件“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育工作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认同,会后下发的教育部教高[2000]2 号文关于高职教育培育目标的定位有这样的描述:“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进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个定位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育,按《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技能一词的解释,所谓“技能”即“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由此,可以有这样的理解,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育即突出专业技能的培育,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但在我国,技术应用性人才通常分为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类,传统的认识是技术人才主要从事技术方案的制定、提出技术要求、技术指导和技术管理等,技能人才则是在技术人才的指导下从事具体的技术实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技能人才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轻技能的倾向还比较严重。“培育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定位,在传统观念惯性较大又存在一定客观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技术”而不是“技能”。从高职教育的进展方向看,这样的定位并没有什么不妥,然而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进展的需求、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状况却存在太大的差距。技术应用性人才与工程型人才之间存在“重叠带”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我国理工类普通高校毕业生中相当大的部分要到基层一线从事技术应用工作,为此,普通本科院校也在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之间也存在“重叠带”,而高职培育的人才应该是这个“重叠带”偏向技能人才的部分。在企业庞大的员工队伍中,“白领”的比例很小,“蓝领”总是大多数,这样的结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因此,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