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本会计的融合化趋势 一、成本会计胜合化的过程:历史的视角 (一)19 世纪以前的成本会计 这一时期成本会计的特点是成本核算与会计账户体系处于分离状态,难以全面地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加之在成本归集时,没有考虑折旧和间接费用等因素,使成本核算结果的有效性产生不足”原因有三:一是当时的工业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一样,采纳的是小规模和个体经营的方式,它们对准确的成本核算没有迫切的需要;二是重型机械设备还比较少,间接费用占比很小,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占了全部成本的八成左右;三是企业之间处于对成本核算方法相互保密、缺乏沟通的阶段,新的成本方法难以快速延展”这一阶段的特征是:(l)成本核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供完成财务会计记录和报告所必要的期末存货信息式 2)人们对成本构成要素和成本习性的认识不足,没有对期间费用进行分配,(3)成本核算是一个简单的数据累计过程,并不能反映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没有明确区分工厂成本与管理成本,甚至没有区分费用与损失”。 (二)怕世纪的成本会计 这一时期的背景是工业革命和科学管理运动处于新兴阶段”大型重机械被大量引人,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管理人员和设备费用增加,与之匹配的管理与控制提到议事日程并得以强化,成本核算与会计账户一体化变为现实,它标志着工业成本会计已经形成”两者的结合,不仅改善了财务报表中资产、收益要素计量的质量特征,还可以揭示出产品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不过,将成本核算与账户结合并不能满足当时经营管理的现实需要,那个时期的整个社会处于产品供不应求状态,管理者关注的是生产效率,企业管理的重心在于生产管理”随着经营活动的深人,这种计量模式在结构上的不足开始呈现”。 〔三)20 世纪的成本会计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成本会计开始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成本会计系统不仅为财务会计的存货计量提供成本信息,而且还定期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制造成本表和成本费用明细表”该阶段的成本会计,不仅在功能上得到增强,而且在计量手段上也得到了改进”成本计量已经由过去只重视满足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转为开始重视内部管理决策和控制的需要油只对实际成本的计量,扩展为对实际成本和未来预期成本的计量.由只建立单元成本计量模式,扩展为建立多元成本计量模式,满足多用户和多目标需要”但是,这一时期的成本计量仍然受制于会计账户体系的约束,实施创新,使成本计量系统摆脱账户体系的束缚成为该阶段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