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工作的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存在问题 第一,政治思想稳定、健康,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第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在价值主体、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表现为自我化、实效化、短期化特点。当人生价值目标与现实利益发生冲突时,比较倾向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价值的选择和实现上有比较明显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倾向。第三,开放和竞争意识逐渐加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人际交往等方面与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单一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区别。对于新事物比较容易接受,然而基础文明、社会公德等却被弱化和边缘化,甚至对社会上出现的部分不良现象和行为实行了默认的态度。第四,诚信意识薄弱。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如考试舞弊、故意拖欠学费、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甚至求职造假、美化简历等。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德育工作现状 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也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进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2]。但是由于社会、学校和个人因素等原因,使得高校辅导员工作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第一,现在高校辅导员进行德育工作形式单一,多数采纳说教灌输方式,用“守则”、“法律规范”、纪律去规定学生可以怎样做、不可以怎样做,对越规者处之以罚。而没有在具体的活动中把德育工作切实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第二,高校对于民族文化的学习宣传往往只停留在口号上,学生对开展的活动也只是应付参加,辅导员没能真正地调动起学生参加的积极性。第三,高校辅导员传统文化底蕴不足。由于不少高校辅导员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不足,不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有效地影响和教育大学生,无法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这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 三、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辅导员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高速进展的当今社会,互联网触及世界每一角落,不同地域、不同人种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碰撞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公民道德教育途径,提高全民族素养,越发显得重要。因此,加强大学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非常必要。第一,德育只有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才有生命力,这样的德育才具有文化之源、民族之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沉淀出的坚韧性、严谨性、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