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内部控制实务应用与提升 摘要:目前我国大力鼓舞创新,研发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一个决定因素,2017年5月2日税务总局、财政部以及科技部联合公布的财税〔2017〕34号新政规定,将讨论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75%,更是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企业讨论与开发支持力度的加大。而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自上而下、共同实施的自我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之总称,其有效地制定与执行将为企业提升研发活动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保驾护航。因此,如何将内部控制有机地嵌入到研发活动中的每个环节中去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从而加强企业讨论开发项目的内部控制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在内控五要素的框架下,结合2016年中国各地区法院的若干知识产权案件,浅析了企业应如何进行讨论与开发活动的内部控制,以及重点在控制活动中的实务应用与提升。 关键词:讨论与开发;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实务应用与提升 1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坚实基石 在治理结构上,董事会应该具有开拓创新精神,高度重视研发工作,负责研发活动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在充分考虑促进企业进展的必要性、技术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前提下,根据研发规划和目标,科学地对重大研发项目根据规定的程序进行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审批。在机构设置上,对研发项目进行督导和评价的技术委员会、进行全方位监督的监事会、研制开发新产品、完善产品功能的研发部门各行其职,同时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并监督。 2科学的风险评估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必要依据 在对市场需求正确估量和技术变化的充分认识之前提下,一般是由企业的研发部门根据研发计划,提出讨论项目的立项申请;在市场、技术情报收集的基础上开展可行性讨论,通过市场调查、经济效益评估以及跨部门意见征询等来编制可行性讨论报告。此外,企业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对可行性讨论报告进行充分论证和全面评估也是遵循了研发活动内部控制制衡性的基本原则。图1研发循环[实务应用与解析]甲公司是一家汽车制造业国有大型上市公司,董事会为了实现多元化经营战略、提高与同业竞争优势,决议将在其上下游关系的零部件及配件、整车开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发活动,从而充分利用公司现有高素养的讨论团队和研发资源来实现新能源应用。此项措施存在讨论项目立项的风险。甲公司应当根据进展战略,科学制定研发计划,提出立项申请,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