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融合研讨知识分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单一社会角色的知识分子讨论;从角色到角色集;基于场域观的知识分子社会角色讨论;从场域到场域丛:多元角色扮演分析的有益尝试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在现代化进程中没有明确的社会定位,难以找到自己的归宿、把视域局限于知识分子扮演的某一特定社会角色、神圣的社会批判者、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驱、占统治地位的新阶级、专家、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角色集是指“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布迪厄将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放进学术场域的架构下进行讨论、布迪厄的知识分子社会角色讨论实现了从场域到场域丛的转换等,具体请详见。 自 1894 年德福雷斯事件以来,关于知识分子的讨论在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传播学等学科受到普遍重视,提出了大量的理论观点。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知识分子的内涵、外延、地位、社会作用等方面,学界的观点歧异,互相抵牾,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根据吉登斯的“双重解释说”,社会科学家们观点的歧异无疑也影响到了作为常人的一般知识分子在日常实践中的表现,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进退失据,难以有所作为,我国现代知识分子即是如此,他们“角色模糊,命运多舛”,在现代化进程中没有明确的社会定位,难以找到自己的归宿。究其根源,造成这种理论与实践困惑与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论界对知识分子社会角色讨论方法论本身的关注较少,各种讨论范式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和融合。本文将总结几种主要的知识分子社会角色讨论范式,比较其优缺点,以期厘清知识分子社会角色讨论中观点歧异的方法论原因,探究解决的路径。笔者认为目前在知识分子社会角色讨论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种讨论范式:单一社会角色的知识分子讨论、知识分子的角色集讨论、知识分子的场域观讨论。 一、单一社会角色的知识分子讨论 郑杭生等给社会角色的定义是:“与人们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单一社会角色的知识分子讨论”者们则片面地执信这类定义,把视域局限于知识分子扮演的某一特定社会角色,只将一种行为期望投注在知识分子身上,忽视他们作为社会人扮演的其他社会角色,仿佛知识分子是一个天生的知识人(bornintellectual),生来就是为了扮演这一种社会角色的,而且各种不同的论者对知识分子所应该扮演的这一社会角色为何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对知识分子角色期待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