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提升方法培育 摘要:节奏意识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假如舞蹈演员不具备这种意识,那么就无法对音乐作品进行完美诠释,也无法有效满足人们对舞蹈作品的审美需求。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通过各种策略对学生的节奏意识进行培育。基于此,本文首先从舞蹈表现力、审美能力、身体的协调与平衡以及全面进展等方面对舞蹈教学中提升节奏意识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其次阐述了舞蹈教学中提升节奏意识的现状,最后从作品理解、形体训练、节奏训练以及学生综合能力培育等方面对舞蹈教学中提升节奏意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舞蹈教学;节奏意识;节奏训练 1 引言 节奏是舞蹈表演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仅是其支撑点,也是它的灵魂所在。只有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将音乐和动作进行完美结合,才能够增强舞蹈表演的效果。但是从现阶段的舞蹈教学情况来看,在节奏意识培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不仅降低了舞蹈作品的效果,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进展。所以,舞蹈老师应该增强对节奏意识培育的重视,并实行相关策略提升学生的节奏意识。 2 舞蹈教学中提升节奏意识的意义 2.1 提升舞蹈表现力 节奏意识可以让学生跟着节奏进行律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节奏和生活息息相关,假如学生具备了这种意识,那么就会对自然界中的各种节奏进行感知,不仅可以增强对世界的认识,也可以丰富自己的头脑,对各种声音及节奏规律进行探究,这样在舞蹈学习或者是表演过程中,就可以将作品内涵、节奏意识以及对世界的认知等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2.2 提升审美能力 对学生的节奏意识进行培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对各种美进行发现、感受,并将这些美有效融合在自己的舞蹈动作中,进而增强舞蹈作品的独特性与个性化,满足观众对舞蹈作品的差异化需求。一个节奏意识极强的人,会发现生活中各种动作的美,比如与人握手的动作、鞠躬时弯腰的动作、举手动作以及脚尖抬起动作等,并对这些动作进行创新,将它们的美和音乐节奏、音乐内涵等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创作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舞蹈作品。 2.3 促进身体的协调与平衡 人们的肢体运动源于生产生活活动,并且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引导学生对肢体活动节奏进行掌握,可以增强舞蹈教学效果。由于舞蹈教学中的节奏和原始的肢体运动有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根据事物的进展规律,先培育学生简单的肢体节奏,其次再培育他们复杂的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