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教学心得体会美术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1 8 月 28 日-29 日我参加了教育局和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通过紧张的学习、沟通、研讨、评论等对这次的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两天的培训时间很短,但很充实。讲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和介绍,并提供优秀教学视频让我们观看。让原本茫然的课改理清了些思路。 1、把握鉴赏课的性质,更新老师观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感是一种智力,是现代教育观念。很长时间,旧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理性智力,忽视情感智力。如今,学校美术教育是培育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参加文化传承和沟通,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养又利于情感智力的培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我们老师观念的提升,老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学校组织我们宽阔老师参加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进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法律规范优化教学行为。 2、多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加,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制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老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进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我们老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 姐妹艺”术 。例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化。 新课程要求老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老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 容器 进行灌输, 填鸭式 教学是某些老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老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自居。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进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进展的互动的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