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电气专业第一节:居住建筑(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242)《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T 13-118-2024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 JGJ/T 229-2024 4)《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668-2024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246)《住宅设计规》 GB 50096-20247)《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 JGJ 242-20248)《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 GB 50846-20249)《夏热冬暖低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75-20241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 JGJ 16-202411)《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 GB 50411-202412)《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规程》 DBJ/T13-180-20241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2024)14)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15)其他(二)、设计原则:2.1 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与本专业相关控制项、评分项的要求。2.2 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2.3 综合考虑建筑物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建筑设备的能效标准以与电气节能、计量与管理的措施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4 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2.5 合理选择负荷计算参数,选用节能设备,采纳合理的照度标准,减少设备与线路损耗,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抑制谐波电流。2.6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功能完善,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采纳光纤到户方式的通信设施系统,并满足《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GB 50846-2024 的相关要求。(三)、节能设计措施:3.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3.1.1 本工程为地上层、地下层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为 m,建筑总面积为㎡。根据负荷计算,设备总容量 kW,需用系数 Kx 为,计算负荷为 kW,选择台 kVA 高效低耗的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负荷率分别为%、%,变压器装置指标 V A/㎡。另设台 kW 自启动闭式水循环风冷柴油发电机组。3.1.2 本工程设计根据建筑规划将变配电房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380/220V 低压供电半径不宜大于 200m,本工程至末端配电箱最长供电距离约 m。3.1.3 三相单相负荷尽可能均衡地分配在三相上,使三相负荷保持基本平衡,最大相负荷不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 115%,最小相负荷不小于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