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 XX 年演讲稿副本 30 年过去,小水电连成了大电网 一条小溪,一座小瀑布,拦成河坝后靠着一根大小不同的铸铁管,推动着 10 千瓦、或 20 千瓦、50 千瓦……等装机容量不等的小水电,供应着每一座小水电附近的自然村落的农民用电。 傍晚时分,一位 卷着裤管下田的农民提早收工了,沿着溪流、沿着依山而建的水渠,沿着陡峭的山路,这位刚才还在田野上耕作的农民走近了瀑布下游的一座砖瓦房。 这位农电工赶到时,砖瓦房的木门外已经等候了几位挑着稻子来到这里准备碾米的农民。 当农电工用钥匙打开木门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台蜗牛式的水轮机,水轮机外露的皮带轮上紧紧抠着三条三角皮带,水轮机的南侧是一台由水轮机带动的碾米机,北侧是一台由水轮机带动的发电机。虽然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色将逐渐暗下来,可是农电工顾不上给村民发电供电,因为,他面临着的第一个任务是必须先用这个水轮机给几位走了 2 公里路前来碾米的村民碾米。 戴上手套,农电工先把套在水轮机与发电机之间的皮带卸下来,继而又用另一套皮带套在水轮机与碾米机之间。 当碾米的农民在碾米机的漏斗上装上稻谷后,农电工小心翼翼地逐渐打开一个比脸盆略小的水闸,水轮机便开始飞速地旋转起来,当把几担摆在眼前的稻谷都碾成大米时,农电工借着油柴火篓,关紧水轮机的闸门,卸下了水轮机与碾米机之间的皮带,继而又给水轮机与发电机之间套上皮带。 当农电工再次小心翼翼地逐渐打开那个方向盘式的水闸轮时,机房里开始有了电灯,机房里的小小配电盘上仪表指针在逐步变化,经过一阵观察,农电工合上了送电开关。昏暗的山村里,家家户户亮起了灯光。 由于那时的小水电大多“自给自足”,只为本村安装使用,遇到丰水期,夜里的灯光可能突然变亮,一连烧掉几家农户的白炽灯灯泡;遇到枯水期,灯火忽明忽暗,甚至常常半夜停电。 这是 1978 年以前,XX 县区一个小山村的供电写照。 如今,在 XX 县区再也看不到这样“自给自足”,只供本村使用的电力供应状况了。取而代之的是农村小水电与当地永安供电公司等 2 家县级供电企业的大电网。村民们再也不用挑着稻谷赶 1 至 2 公里山路到水电站去碾米了,也不再常常常常半夜停电。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番“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带来的新气象。 新农村电气化制造新时代农村的新生活 如今,走近永安供电公司所辖供电区域的新农村,我们看到的是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干净平坦的水泥村道。电力高压线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