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儒林外史中王冕的人物形象简析儒林外史中王冕的人物形象 简析儒林外史中王冕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书中人物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表现这些人物,将社会中的形形色色人们的言行反映出来。吴敬梓是一个思想独特的作家,他能够加将自己的独特思想蕴含在平静的人物描写中,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加深对社会中人物的认识。 这本书的第一回是一个楔子,所谓“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虽然与后面文章中的人物没有关系,但并不是没有联系。王冕的言行举止表达了作者所崇尚的一些观点。 一开始就描写王冕的家境贫穷,七岁丧父,十岁给人放牛,这在当时可能并不罕见,值得注意的是他有一个好的心态。在古代等级观念非常严重,所谓“士农工商”,当时人们认为读书人是很光彩的,虽说有句话叫“百无一用是书生”,那也没说读书人身份低下,说的是读书人有满腹才学,却没有地方施展,或者是读书人太多了,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这么多人想去读书,和今日人们都想找稳定的工作是一样的,读了书,可能生活困顿些,却有了登上仕途的可能,这是十分风光的。在这里王冕却不是这么说的,他说:“在学堂里坐著,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这里面王冕完全不像其他人那样认为放牛是低下的活计,读书才是正道,而是将放牛看成一件普通的事,想读书也可以读的,这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在平常,人们有审美的眼光,也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却很少会在这方面下功夫。原因也很简单,例如范进一生想考一个好功名,这样一来,那些绘画、音乐之类的自然成了细枝末节,不肯下功夫了,这是其一;第二,读书人考到功名前都很穷,基本上不能满足温饱,这些东西自然更不放在心上了。王冕和这样的人不同。他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轻视读书,也不过分重视,于是看到雨后荷花,就能够开始画。同时他能够聚钱,不大手大脚地花,能把它们用到关键的地方。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是这些原因他才成为了一个著名的画家。 后来,王冕有了名气,也不去放牛了,在家画画。这时有个县令偶然买了他的画,被危老先生看中了。危老先生是当地的著名乡绅,买了二千两银子的房子,曾经被“皇上亲自送出城外,携著手走了十几步”。这样一个乡绅是十分风光的,平常就是地方长官,也会十分敬重他。这在古代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在古代乡绅不仅仅只是有钱就行的,需要有一定的地位,很多博物馆中都有牌匾,写着“儒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