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生活宽裕指标体系的讨论分析(以雅安市大兴镇为例)农区 04 级 1 班 李莉莉 20240025指导老师 李首成1.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和重要意义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 ,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进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进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进展阶段后,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进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展,已经进入到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化加快进展时期,城乡进展已经呈现严重的不协调状态,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的重要隐患。表现在于:城乡经济差距持续扩大;城乡公共品供给高度失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进展中的不公平问题尤其突出;城乡制度创新严重失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面临权益保护和进展机会上的高度不平等。只有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进展协调状况的根本改善,不仅是贯彻科学进展观的必定要求,也是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问题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主要有: 一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进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乡协调进展的重大举措。通过推动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改变农村进展滞后、城乡差距过大的现状,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二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43%,,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生活水平较差。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假如农村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农村落后局面不能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能得到较大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实现。三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通过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进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可以将广阔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