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和取得成效 ※※街道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原辖 30 个自然村,2024年全区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改为 27 个社区,总面积 47.97 平方公里,总人口 10.5 万人,农业人口 4.4 万,人均耕地 0.2 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进展观,紧紧围绕进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全面 加快推动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围绕“生产进展、生活宽裕”,实现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新跨跃 进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近年来,※※街道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街、借力进展”战略,致力做大经济总量,切实增强进展后劲。2024 年,全街道实现地方生产总值 43 亿元,财政总收入 3.75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1.25 亿元,被评为全国千强乡镇,实现了经济进展的新跨跃。一是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强力推动民营经济进展。始终把进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通过实施“深化改革、改制一批,培植骨干、带动一批,放宽政策、扩张一批,科技创新、提升一批”的措施,有力推动了全街道的经济进展。目前,全街道共有各类民营企业 400 多家,个体工商户 4000 多户,工业产值年均增长 24,经济技改投入年均增长 20。在加快进展民营经济的同时,各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建设大型批发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等方式,积极拓展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在进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朱陈西南、于泉庄等村依托※※陶瓷产业优势,分别建起建材批发市场和陶瓷商城,增加了集体收入,同时也带动了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进展。二是突出“三个重点”,促进农民增收。突出现代农业建设,把“奶牛富民”工程和“农业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工程作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龙头工程,加快养殖业进展;突出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增强再就业能力,几年来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 3 万多人;突出第三产业进展,以老 206 国道、新 206 国道和龙潭商业街为轴线,建成“工”字形商贸区,大力进展餐饮、娱乐、商贸、物流业,膨胀第三产业规模,促进了农民向商人的转变。2024 年,全街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4100 元。三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让群众享受到进展成果。实行“多予、不取”,彻底免除了农民的“三提五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