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2024 年度十大败笔1 三元牛奶:失守大本营案例主体:三元牛奶失败关键:大本营失守,成本控制乏力市场结局:三元已经在大本营退居第三,而在巅峰时期,三元曾占据了市场的 8 成。 此消彼长。 中国奶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已没了爆发性的增幅,而在面对主要的对手——蒙牛、伊利的凌厉攻势下,竞争乏力,三元 2024 年在大本营的失利是必定的。而最近,产品涨价——三元希望借此来摆脱亏损困境的险招,有可能成为三元新一轮市场份额下滑的开端。营销事件回放: 2024 年,市场的乳业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2024 年 10 月,三元牛奶已经在大本营市场上退居第三,排在蒙牛、伊利之后,而在巅峰时期,三元曾占据了市场的 8 成,即使是 2024 年,三元也有超过 50%的市场份额。 大本营失守以与成本控制乏力,使得三元利润大幅下滑。三元股份第三季度的季报披露,2024 年 1~9 月,该公司的营业利润为负 5439 万元。2024 年 12 月 22 日,郭维健因业绩原因,辞去三元股份董事总经理职位。 此消彼长。 市场规模在近年已没有太大的增幅,而面对主要对手——蒙牛、伊利的凌厉攻势,竞争乏力,三元在大本营的失利是必定的。败笔解析: 品牌力不如对手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增长幅度都在 20%以上,而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增幅将相对放缓。在这种背景下,蒙牛、伊利等行业巨头加大了营销力度。 无论是广告投入还是促销力度,以与公关事件的炒作,蒙牛、伊利等企业都不遗余力、相互攀比,但与蒙牛、伊利等清楚的品牌定位、强大的品牌塑造攻势相比,三元要差很多。营销专家光斗认为,近几年,三元品牌定位比较模糊,摇摆在“人的牛奶”和“新奇牛奶”等概念之间。而品牌定位的模糊,导致品牌传播效果的减弱,刺激企业减少品牌传播活动。2024 年,即使是在三元的大本营——市场上也很少能够看到三元的广告。 三元品牌的忠诚度降低就在情理之中了。价格缺乏竞争力 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光斗发现:乳品属于价格敏感型商品。 早在 2024 年年底,在市场上伊利和蒙牛的产品销售价格就比三元低。如伊利 500ML 利乐包买四赠一,同规格的蒙牛也是买四赠一,价格都是 11.2 元,每袋 2.24 元,而旁边的三元则为 2.6 元/袋。 到了 2024 年,蒙牛、伊利又发起多轮降价促销活动,第一轮价格战从 6 月底至 8 月中旬,促销、买赠幅度之大都为近年来所罕见;国庆黄金周过后,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