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名翻译讨论透析论文 论文摘要:电影在中西文化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电影名时,应该考虑观众的文化语境,使译文与观众达成视域融合;同时,有目的地、适当地保留异质文化因子,能够更好地促进东西方异质文明的对话。 论文关键词:电影名;翻译;接受美学;视域融合 中国是一个翻译大国,翻译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中国译坛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第五次翻译高潮,自此,中国的翻译事业有了很大的进展,翻译的作品数量之多,涉及的领域之广,为前四次高潮所不及。其中,电影作为文化沟通的一种形式,被大量译介。电影的翻译事关文化沟通,而其中电影名的翻译尤为重要从商业上说,好的片名会吸引观众,提高票房收入;从文化沟通的角度看,翻译体现了中外文化的对话。本文欲运用接受美学的观点把观众的接受与欣赏纳入视野,对电影名的翻译进行讨论。 一、接受美学 (一)接受美学的源起和进展 接受美学兴起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标志是联邦德国的康 斯 坦 泽 大 学 学 者 伊 塞 尔 (WolfgangIser) 和 尧 斯(HansRobertJauss)建立的文本接受理论和文学史理论。其哲学基础是现象学文学理论,尤其是罗蔓·英伽登的阅读理论,以及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现代哲学阐释学理论。接受美学是对西方作者中心和文本中心文学批判理论的反拨。 接受美学审视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这对于当时的主流文学批判理论来说是相当新的进展。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认为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的进展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沉迷于作者中心的阶段,包括浪漫主义和 19 世纪的文学理论;完全专注于文本的第二阶段,如新批判;以及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讨论中心向读者的明显转向。令人惊异的是,在作者、文本和读者中,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总是被忽略,然而没有读者的阅读,文学文本只能束之高阁,从而丧失了存在的意义,读者的阅读过程正是文本显意的过程。因此,文学的发生,读者和作者一样至关重要。 接受美学一经提出,很快成为席卷欧洲的主流文学批判理论,且其影响深远,使之迅速波及全世界。 (二)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的意义 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接受美学代表着讨论重心向读者的转移。因此接受美学对于翻译讨论的意义在于,译者应该更多地关注读者以及读者的接受与欣赏。 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尧斯从文学史的角度建立他的文学接受理论,这一理论更多地接受了现代哲学阐释学的影响。海德格尔以存在主义哲学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