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电影品牌管理论文 于电影市场,眼下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年前中美 WTO 双边协议中中国将每年准入 20 部外国分帐大片的条款了。据悉,1996年美国电影总产值高达 600 亿美元,电影业已成为美国仅次于航空航天业的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以美国电影帝国——好莱坞的综合实力,中国每年进口 20 部外国分帐影片,实际上十之八九将取自好莱坞。同时,不言而喻且不容置疑的是,好莱坞每年向中国出口 10余部大片,必定选择好莱坞当年所产电影中最具品牌力量和最有市场效益的影片,向中国大力兜售。这样,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必定又将出现自 1995 年进口 10 部大片以来国产电影与进口大片“品牌过招”的惨烈情形。鸡蛋碰石头也罢,小巫见大巫也罢,鸡蛋必定是最坚硬最优秀的鸡蛋,石头当然也是最柔韧最美丽的石头。成败胜负固属重要,且长期来看,难以卜知,但最关键的,恐怕在于攻防守御拆解招数之际,要明白败之所败、胜之所胜,小巫之“小”、大巫之“大”,何所由来?否则必难崛起,更何谈雄踞虎视! 窥一斑而知全豹。未来是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历史的继承,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 1995 年后进口大片以来对好莱坞的认知,我们可以管窥其中因应之理、辉煌之最,一者一窥堂奥,引发国内业界的电影生产思考,二者于品牌世纪来临之际,促成人们寻求新的电影营销之路,以进展民族电影市场和电影品牌。 好莱坞电影是一种文化 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传播方式,电影首先是一种艺术,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进展结果,电影又逐渐演化为一种商业娱乐。好莱坞对商业电影最伟大的理解和贡献,是好莱坞将电影商业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统一,将电影工业与艺术个性的深沉妥协,这样,商业性与艺术性成为好莱坞展翼飞行的两只强有力的不可分割的翅膀:电影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一种需要像商品一样生产和销售的艺术产品,从而,它势必形成一种文化产业。 因为,衡量一种文化能否成为文化产业,有两个标准,一是文化的生存活力,一是文化的生命张力。好莱坞的娱乐文化不仅有着坚韧鲜活的生存力度,而且有着宽阔持久的市场空间。 建立在商业性与艺术性矛盾统一基础上的、具有非凡的生存活力与生命张力的社会文化,其文化产业才有可能焕发出博大久远的青春力量,并生产出深深烙印有其文化风骨及特质的品牌产品。这里,无论是一般的日用工商业产品,还是文化上的影视产品,其生产与品牌的关系,都有着这一深沉的矛盾积淀和本质联系,如汽车制造业及其品牌关系。因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