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关爱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尊敬的各们专家、领导:大家好!我校申报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关爱教育研究》课题,经奉节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为基础教育科研 2012 年度县级课题。根据县教研室的相关要求,定于今天开题,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评审专家指正、审议。一、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 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1.根据国家留守儿童现状提出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年)》实施情况显示,2005 年中国流动人口约 15 亿人,18 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 2000 万人,留守在农村的也有 2000 万人,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而在甘肃、河北、江苏等省开展的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在农村学龄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 47.7%。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怎样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迫切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2.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提出为了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施关爱行动,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我校服务范围为草堂镇学前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儿童少年的教育。在我镇现有生产力和生产规模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幼儿)家长涌入城市,而他们的孩子则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作为承担全乡幼儿和儿童教育任务的我校,幼儿和儿童 1232 人,留守儿童 542 人,约占全校学生的 43.99%。调查中还发现:这些留守儿童有的留给爷爷奶奶管教;有的留给外公外婆教养;还有的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这些临时监护人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至于孩子的学业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根本就无法实施,情感教育则几乎出现了空白。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是继家庭之后,未成年人重要的活动社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承担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