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充盈百病不生黄帝内经》云:“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充盈,百病不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后天的一切生命活动的源泉全在于气血。气血通过气道(经络)、血脉与五脏六腑以及其他器官相连,循行全身,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推动,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反过来,五脏六腑通过功能活动又能将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化生成气血,它们之间相互化生、相互影响。因此,一旦气血不正(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道血脉不畅等现象,中医上统称为气血不正),势必会对五脏六腑产生不利影响,那么就会出现腰膝酸软、眼干目眩、脱发耳鸣、尿频尿沥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调理,五脏六腑势必会出现病理性损伤,引发各种慢性病,如糖尿病、脂肪肝、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肝炎、慢性肾病、前列腺疾病、眼病等。在中医上,凡是由气血不正引发的疾病统称为“气血综合症”。▲慢性肝炎在中医上,“肝藏血”,如果体内出现血瘀、湿热等情况就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气道、血脉不畅,出现慢性肝炎;另一方面,由于肝肾同源,肝久病必伤肾,“肾主纳气”,进一步加重肾气紊乱。故对本病应从调理气血这个源头入手进行治疗,同时滋肝补肾,佐以清热化湿,方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单纯对肝脏用药只会导致疾病更加难以治愈。▲慢性支气管炎“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如果肾气不足,不能助肺纳气,肺气上逆就会出现咳嗽、气短、呼吸喘促等慢性支气管炎症状。而一般这类疾病的发病原因都不是外因,而是气血不正所引发的肾气不足,久病之后,气滞血瘀越发严重,肝肾越发亏虚,症状就更加明显,咳嗽、上气不接下气,动则尤甚。所以在预防缓解补养气血的同时,兼顾调理肾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减少感冒次数,进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慢性肾病中医学上把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其他肾病归结为“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的范畴,主要集中在肺、脾、肾三脏,关键是肾。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气滞血瘀导致三脏功能衰弱,不能很好的化生气血,久之必然导致肾脏生理功能失调和一些并发症状。协和肾病医院的专家认为,气血同治、滋肝补肾是治疗各类肾病的基本法则。▲前列腺疾病西医上认为,前列腺的机能受下丘脑——肾上腺——垂体的调节和控制。这点与中医对前列腺的认知极其相似,中医理论中掌管人体机能调配就是体内之气,通过经络运行于五脏六腑、毛发皮肤。所以,虽然引发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的外在因素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