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讨 内容摘要:转变学习方式,是指从他主、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多样、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方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转变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转变学习方式,是指从他主、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多样、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突出“科学探究”等方法教育,积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就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爱学”、“要学”、“会学”,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会运用,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1、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自觉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多动脑筋,在准确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又要不拘泥于教材。创设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生物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兴奋点,如“生物与环境”教学中,课前播放录像:1998 年长江、松花江、嫩江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 2480 多亿元,死亡 3600多人,特大的洪水给我国的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优美的九寨沟等等……让学生考虑生存与环境问题,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在“人类的起源”一节教学中,教师讲故事:赫胥与大主教之间关于人类起源的一场争论。故事的开头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都想知道到底是谁的胜利,这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还有做游戏、直观教具教学、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都能很好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老师的肯定、赞赏和激励也就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使学生爱学。2、联系生活实际增强主体意识,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