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医疗保险就是对处于疾病风险之中的人们提供医疗保障的一种制度。追溯它的发展,那么与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同步的,德国于 1883 年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其中《疾病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就成为了现代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的标志。继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后,世界各国纷纷仿效。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罗斯福政府 1935 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这是一部综合的社会保障法令,其中包含了医疗保险保障方面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医疗保险进入了全球化发展阶段,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广泛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全球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四种主要的模式,即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保险模式、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四种模式在不同国家的应用,分别对不同的国家的国民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医疗保障,为国民的健康负上了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也保障了国民基本的健康权利。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应该说在解放前就已经有了一些表现形式,但这里我们以新中国的成立作为一个界限来研究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1951 年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了企业职工五个方面的劳动保险待遇,医疗保险也包含在内,这标志着我国劳动医疗制度的初步建立。1952 年政务院颁布《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以及《国家公务人员公费医疗预防实施办法》这标志着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制度的建立。1968 年农村合作医疗在毛泽东肯定了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办合作医疗的经验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的颁布下大力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郑功成认为中国城市建立了以企业为本位的劳保医疗和以机关事业单位为本位的公费医疗制度,农村则建立了社队为本位的合作医疗制度,各自封闭运用。这种城乡分割、三元并立、封闭运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满足了当时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需求。改革开放后,覆盖城镇职工的劳保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以及覆盖农业人口的合作医疗,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也走上了不断摸索和改革的道路。1998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 1999 年内全国基本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3 年国务院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要求开展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开;2007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