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青海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析一、选题依据1.理论依据社会发展论:据统计,每征 1 亩地,造成 1.4 个失地农民。根据这个比例,全国失地农民达 4000 万人左右。随着今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多。世界历史证明,农民不断地从土地上剥离出来,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市民,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特别是我国人多地少,农村人口多,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所以,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扩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证明,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是中国现代化的唯一出路。2.实际意义解决失地农民经济问题:在对失地农民的早期补偿阶段,往往采用一次性货币安置补偿的方式。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用耕地的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产值的 10 倍。但是征地补偿费用远远不足以使失地农民保持以前的收入水平,不足以弥补失地农民因失去土地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更不足以解决失地人员的长远生计。农民失地以后,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只能寅吃卯粮,花完安置费,恐怕最后连最低生活都无法维系。3.学术价值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研究我国的农民保险保障问题,必须结合土地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对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失地农民的保险保障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城镇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及其保险保障状况,以期为推动我国失地农民保险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新时期城镇一体化健康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并提供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二、国内研究综述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指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 以征地补偿为主要资金来源,建立起代替土地保障功能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安全制度。从 1953 年国务院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法》到 1982年国务院通过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家一直以来对土地的征用是非常重视的,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也高度重视。各地也根据自身情况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弥补过去制度中的空白和盲点,但从目前已经形成的各种实践模式看,现有的失地农民保障政策尚不能构成一个具有完善体系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总的来说,全国范围内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令人堪忧,4000 多万失地农民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