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思考 【内容摘要】中小企业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人员较少且一般身兼数职、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资金薄弱等因素,使得其管理缺乏内部控制的观念,或者是将内部控制制度视为一纸空谈,从而使内部控制成为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盲点。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保障。市场化程度、法制环境、管理观念、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加上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中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建要既立足于现实的稳定性与可操作性,又应遵循适当的前瞻性与发展性。【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我们都知道,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众所周知的资金短缺,另一个就是内部管理缺陷。而内部管理缺陷中最重要的就是未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致许多中小企业缺乏持久的生命力。对于资金短缺问题,正逐步得到缓解。值得重视的是制约其发展的内部瓶颈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即使中小企业获得了资金,内部瓶颈的制约也可能导致资金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依据㈠、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及作用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与完整、防范管理漏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采取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控制方式、措施及程序。内部控制的作用:一是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二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三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四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经济组织,没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经济活动就不能取得预期效果。㈡、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依据根据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99.3% ,我国GDP的55.6% 、工业新增产值的74.7% 、社会销售额的58.9% 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 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而内部控制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按照管理系统要求,实事求是地建立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控体系并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控制网络系统。这既是企业组织管理的客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