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快速发展,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人类社会进入了大众传播的时代。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代,各种社会思潮与矛盾不断出现,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多,在大众传播时代,舆论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简述突发事件的内涵,然后对突发事件发生时舆论导向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突发事件报道中舆论引导力的对策,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关键词: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以人为本一、社会突发事件简述(一)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在时间上具有突兀性,在形态上具有隐蔽性,在类型上具有多样性,在事件后果上具有不确定性,在利益关系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1]。近年来,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舆论事件往往因突发事件引起,如贵州“瓮安事件”、湖北巴东“邓玉娇事件”、“杭州市飙车案”“日本地震”“日本核泄露”等。突发事件自身的多重特殊性,决定了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具有与生俱来的挑战性。(二)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的必要性我国已进入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期,首先是自然因素,我国地缘辽阔,自然现象多变,经常会出现南方洪涝北方旱灾之类的自然灾害。其次是社会因素,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种矛盾不断碰撞,基尼系数愈加拉大,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愈加活跃,大众迫切期望政治体制改革和阶层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冲突对撞,也导致了突发性公共事件愈演愈烈。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因其突发性、破坏性、复杂性,必然会引起公众极大的心理震荡,公众渴望从主流渠道获得突发性事实的真相,渴望听到权威部门的声音。倘若不能有效地遏制大众的信息恐慌心理,谣言便会跑在事实真相前面。同时,在突发性公共事件面前,一旦受到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的影响,大众会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从而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忽略事实真相,进一步放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性。舆论向来不仅仅是表达和展示观点,舆论也会导致社会出现不和谐的音调,对社会安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关注公众的舆论,千方百计地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权利的实现,另一方面则要对一些不合理的舆论甚至是流言、谣言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