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在国际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钢结构体系因具有自重轻、工厂化制造、安装快捷、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外形美观,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具有在“高、大、轻”三个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钢结构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合理、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钢结构的应用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广泛,己逐步改变了由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尤其是我国建筑业朝着安全、抗震、环保、效益型方向发展,钢结构工程建筑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成为现代化建筑的必然趋势,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将是我国建设领域和建筑技术发展的重点。虽然钢结有如此大的发展需要,但另一方面钢结构在实际工作中的失稳问题却成了制约钢结钢发展的因素之一。自钢结构发展以来,由于其梁柱结构失稳问题造成的工程事故不在少数,建筑对各类钢结构例如梁柱板件的承载能力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其承载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的稳定性性能。一旦出现了钢结构的失稳事故,导致结构的局部破坏,有时甚至会导致结构整体坍塌,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由此可见,针对钢结构梁柱稳定性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针制定切实有效的结构设计、建造及使用方案、措施,实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做好这些工作对提升建筑工程建设质量,营造安全、稳定的工程建设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二、论文综述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研究领域。随着钢材的广泛应用海洋平台,航空航天,高层建筑等的出现,钢结构的梁柱稳定性问题也就越来越被关注针对于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研究方面,国内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其中,宋伟、李建海等人深入分析阐述了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有关原则,剖析了钢结构稳定性设计过程之中存在的漏洞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张银龙针对于钢结构稳定性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较全面的综述,分析相关计算方法存在的缺陷,对稳定性计算部分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高强钢的发展和趋势进行归纳和探讨,指出对高强钢结构稳定性计算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是当务之急。陈俭勇针对于钢结构的整体失稳与局部失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钢结构梁柱节点是受力过程中、特别是地震作用时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通过分析钢结构粱柱节点的稳定性问题,介绍了防止失稳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屈曲后强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