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监督的重要性 摘要:当人们一谈到权力,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监督,的确,失去了监督的权力将突破制约,变得无序而难以掌控,权力和监督是一对制衡关系,双方的共同存在构成了权力施行的相对制约,也保证了权力能够在公正、公平、适度的原则下推进。在监督学的范畴里,监督的主体十分丰富,从人大、党内到检察、行政等等,本文将从监督学开始分析,着重研究行政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行政监督的重要性。关键词:监督;行政监督;监督学;权力制约一、监督学概述(一) 监督学的定义 监督学的产生是与权力的诞生结伴而行的,所谓监督,往往是互为前提的,是主体对客体的监督,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权力或者政策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施行。在我国,监督学是以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内容包括了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相关内容,监督学本身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注重实际使用意义,可操作性高低成了检验监督学理论是否符合实际的一项重要标准。就其基本意义而言,监督学即是监督国家公权力的学问。鉴于监督与国家公权力之间的密切联系,必须将二者统一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即监督与权力二者本身并不矛盾,甚至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一方面,监督能够促进权力有效执行,权力也可以让监督体系不断完善,二者在互相促进中均得到提升。(二)监督的功能监督的功能是指监督所具有的、所应发挥的效能或者作用。一般来说,监督主要有:预防功能、校正功能、制约功能和救济功能。预防功能从监督的过程中来说,是属于事前监督,即在腐败及其他一些与人民意志相违背的事件发生之前,对处于萌芽状态的事件进行控制的一种监督。监督的预防功能可以把腐败思想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事态扩大,是对权力的前期监控。校正功能其实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对已发生的既定行为进行校正,是一种事前或者事后的监督,当腐败行为发生后,对其行为或者后果进行校正。制约功能与校正功能在内容上十分类似,但制约功能更强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制约,而校正的范围更加广泛,注重对行为本身和效果的修正,以期达到减小损失的目的。(三) 监督学的基本原则监督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五点,即依法监督原则、公开监督原则、公证监督原则、全面监督原则、全程监督原则。监督学基本原则的设立对监督权使用的起到指导作用,他指导人们依法、公开、公证、全面和全程的状态下进行监督。跟权力一样,监督也并不是刻意随意进行,必须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