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摘要:父母教养方式贯穿着儿童生长发育的全部过程,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其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息息相关。“高要求,高反应”是权威型的显著特点,是一种理性民主的教养方式。忽视型是“低要求,低反应”,父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只给予儿童基本的衣食,不关心儿童的身心发展。专制型是“高要求,低反应”,父母要求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按照大人规划好的路线走,孩子只有绝对服从溺爱型是“低要求,高反应”,父母尽自己所能给儿童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满足儿童的所有要求。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社会行为,社会情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父母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尊重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针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养方式。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儿童社会化;社会道德规范一、相关概念阐述(一) 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一般是指父母对子女实施教育和抚养时通常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特征的概括,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是家庭内外众多因素中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中介。(二)儿童社会性儿童社会性是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指的是儿童在学习的时候和社会生活中对身边的所有人所表现出的友好的行为,彼此能够谦让,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大家都可以互相帮助,团结起来完成任务。自己所有好的物品都会给大家拿出来共同分享而不是独自霸占,并不是自私自利更多的是做对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事情。亲社会行为也可以被认作是遵守道德规范的社会行为,高度的体现了社会文明。儿童时期主要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在生活和学习中懂得相互合作、彼此谦让、有同情心。能够十分关爱身边的所有的同伴,经常和朋友之间分享,能够适度的理解和同情身边的人,常常帮助和安慰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个体在社会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被很多人认可或者是值得提倡和效仿的。1.谦让行为谦让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对于儿童来说,在生活中帮助其他小朋友会使他们感到很满足并且获得一点点成就感。调查数据显示:31.78%儿童愿意谦让同伴。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父母表现出来更多的谦让行为也在潜移默化的在影响儿童,让儿童觉得他们自己也应该向父母一样去谦让身边的所有人。如果在生活中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