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后勤管理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图书馆改革创新势在必行,而图书馆改革创新需要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文章主要阐述了公共图书馆现代化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价值,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创新管理;现代化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作为具有公益教育意义的文化信息普及场所的公共图书馆也随着社会的进展不断扩大规模。调查表明,从 1998 年至 2024 年间,公共图书馆接待读者数量增幅达到 12%,各类讲座、培训活动场次增幅达到 20%,成效显著[1]。然而,在现代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有知识信息普及意义的图书馆应不断进行反思,提高其服务水平。同时,图书馆的创新改革并不是依靠某一个部门或部分人员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图书馆后勤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图书馆正常运行,并确保读者服务效率的大后方,其工作机制的改革将会极大地提高图书馆内部运行效率,并辅助其他职能部门进行服务创新[2]。因此,重视图书馆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对于提高服务创新效率、不断完善图书馆职责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意义上的图书馆管理体现在图书、设备、服务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后勤管理归属于图书馆管理体系但又有其工作特别性,在处理诸如疏通人员、设备水电、保障图书馆正常运行方面发挥着不同于其他职能部门的作用。后勤管理通常不与读者或文献进行直接接触,但可以保障图书馆在服务工作的创新、大型活动的开展方面有坚实的后备力量[3]。图书馆服务的本质在于知识的普及,为信息匮乏者提供一个能够免费猎取信息的空间。然而,由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主要面对广泛而多样的社会群体,因此其内部设施、图书类型、服务等与高等院校、普通初高中的校园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不仅要提供良好的阅读空间,还要兼顾公益性。为提升公众的求知欲,公共图书馆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而这种功能的发挥就需要后勤管理满足人员分配、设备管理、安全保障等多项职能要求。同时,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青年群体基于网络搜索的优势,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数字化服务无法脱离设备的管理、软件的开发运行等支持性工作,但图书馆传统的后勤制度未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或进展不大,其支持性作用的降低无法保证其他服务创新能够切实提高读者的满意度,更谈不上发挥图书馆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