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协作教学模式讨论 摘要: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二维展示教学模式与封闭式课堂难以满足该专业在空间感知和学习深度上的要求,学生的互动沟通受到时空的限制,而新兴的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尚未进展完善。在此背景下,该文提出建立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撑的环境设计专业协作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以社会互动理论及混合式教学为理论依据,将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需求与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相结合,提出专业协作教学模式的策略,以弥补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环境设计;虚拟现实;协作;教学模式 一、虚拟现实技术与环境设计教学 1.环境设计专业的进展趋势。环境设计专业是主要涉及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的专业,是对建筑室内外以及环境、空间、光线、景观、家具、陈设等元素通过设计手段进行整合与改造,以满足符合人们使用功能和视觉审美需求的专业。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本身较高的基础要求和涉及的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交融的复杂性,有效开展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有效理解和吸收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教学成效,老师要采纳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随着虚拟现实技术日渐进展成熟,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应用与讨论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空间和造型的搭建、物体表面材质的模拟、自然光线和人造光线的模拟,能够产生接近真实的虚拟世界,具有独特的全沉醉式和强烈的交互性特点,可以为创建教学情境提供有力的支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符合环境设计专业随着时代进展的更高的教学需求。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环境设计教学,可以进一步满足环境设计专业中部分特别且复杂的教学要求,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具有一定帮助。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合理且具有较大潜力的进展趋势。2.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教学需求。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环境设计专业协作教学模式,是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知识建构、交互学习作为教学关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社会互动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班杜拉提出,他认为个体置身于群体之中,其行为受群体行为的影响,即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于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过程中。维果茨基提出,社会互动是智力产生和进展的源泉,个体的学习和认知进展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来获得实践经验;费厄斯坦在“中介理论”中指出,中介人对学生的身心进展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效的学习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