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浅谈基层工商干部应如何规避履职风险 尊敬的朋友:此篇文章由本站代写老师独家原创写作,版权归代写会员所有,普通 VIP 会员无权查看,代写服务咨询电话:0825-6698000。 当前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强和各种问责机制的逐渐完善,基层工商干部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履职风险,稍有不慎便会导致责任追究。近年来,基层工商干部因失职、渎职被追究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事件有所增加。这种趋势,给每一位在基层从事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工作的干部敲响了警钟,如何正确规避履职风险,值得每一位基层工商干部深思和警省。本文拟从工商部门面临的重大责任风险类型、引发原因两个方面入手,就基层工商干部如何规避履职风险进行对策性思考分析。 一、基层工商干部履职风险的类型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反腐、反失职、反渎职力度的加强,法律法规对工商干部履职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晰。目前,就基层而言,履职风险来源主要是散见于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政府的行政性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和规定,主要是从五个方面对工商业务干部的履职标准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假如对它们理解不深、重视不够,履职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1、行政许可行为引起的履职风险。就注册登记条线而言,风险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对前置审批把关不严谨。表现在工作上就是需要前置审批文件的,没要;不需要的,乱要。这两种行为,一方面可能是业务不熟;另一方面,就是个别人员以权谋私,存在靠山吃山和雁过拔毛的卡、要思想。二是对登记事项把关不严谨。对需要审查的事项轻易放过,更有甚者,帮助企业做假。例如,不仔细审查有限公司的出资行为,甚至帮助、参加公司的虚假出资行为。三是对细节审查不严谨。虽然法律法规对工商部门的要求是形式审查,但是,假如是很明显就能看出存在问题的,工商部门的审查责任将无法回避。四是对许可审批的具体环节不清楚。不在规定的时限内,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手续。目前,较容易出现问题的是不按规定办理变更、注销、吊销手续。 2、行政处罚行为引起的履职风险。从工商部门的实际情况看,一是因行政处罚程序不当带来的风险。如在行政处罚中不按程序进行送达,在做出责令停业、吊销营业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按规定告知当事人有要求进行听证的权利等。二是在处罚中的不廉行为带来的风险。一些执法人员经不住当事人的不择手段的利诱,接受当事人的吃请和礼品,被拉下了水,不按规定进行处罚。三是随意增减处罚幅度带来的风险。一些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