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新闻打假者的困惑的辨析和反思 尊敬的朋友:此篇文章由本站代写老师独家原创写作,版权归代写会员所有,普通 VIP 会员无权查看,代写服务咨询电话:0825-6698000。 摘要: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报刊不断出现严重失实报道,个别采编人员炮制虚假新闻,一些报刊转载未经核实的报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新闻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构及其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要仔细核实报道的基本事实,确保报道的新闻要素准确无误,不得编发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得刊载未经核实的来稿,不得徇私隐匿应报道的新闻事实。 关键字:虚假新闻社会影响新闻事实 1 分析 在近年来由各种工商企业、公关机构、利益集团等策划推出的“新闻策划”、“事件营销”、“媒介事件策划”等日趋多见的形势下,《新闻记者》杂志重新发出“商业炒作算不算新闻造假”的追问,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其实,从理论上溯源,早在前些年“新闻策划”的论争中,新闻学界对此就有过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对所谓“新闻策划”、“事件营销”、“媒介事件策划”等商业炒作活动,媒体并非完全不能报道,但关键是要坚守真实性原则等职业法律规范和客观报道等专业理念,不搞“有偿新闻”,不要受利益的诱惑而充当商业炒作者的“吹鼓手”。令人汗颜的是,在利益面前,我国的媒体太禁不起诱惑了!正如《新闻记者》同仁的喟叹:“如今反思,我们过于善良,高估了媒体人的自律力”。而更值得新闻界检讨和反思的是,面对此起彼伏的商业炒作,媒体不但放弃了对一些低俗的商业炒作活动的监督、批判,甚至主动参加,“以能分一杯羹为幸事”。而即使参加炒作的劣迹东窗事发,相关媒体及新闻采编人员不但毫无羞愧之意,反而百般狡辩。如《新闻记者》在 2024 年“十大假新闻”之七《比尔•盖茨花亿元租房看奥运》的点评中指出,假新闻“制造者”所属的《成都商报》体育新闻部相关人士竞在与新浪科技连线时连连喊冤,坚持否认该报道是假新闻。如此大言不惭地直呼“冤枉”,简直令人怀疑其智商。且不说素有全身心投入慈善美誉的盖茨根本不会干这种事,而且不到700 平米的一套房子一年租金却要 1 亿元天价,怎么可能?不知这位记者是否学过算术,就按 700 平米计算,年租金也是 14.28 万/平方米,月租金是近 1.2 万/平方米,这比全世界最贵的租价也高出几十倍。记者还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