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教育法律规范养成教育讨论 一、特别教育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对于县级特别教育学校,其学生行为到底是怎样的呢?大量的调查讨论显示,在特别教育教学过程中,大约有10%以上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有一些学生在学生和生活的过程中不积极、不努力,常常性的躲避劳动,只要以劳动就想着得到酬劳,有一些学生常常打架并且还认识不到自身的错误,确认为是勇敢的表现。对于特别教育来说,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家庭方面的教育很难真正配合好,有时候学校的气候和社会上的气候会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针对以上问题,对于特别教育来说,要想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当依据特别教育的实际状况,以及学生自身的实际特征,根据德育教育的相应规律,对特别教育的学生行为法律规范进行不断地培育,力争在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法律规范以及思想品质。 二、特别教育中学生行为法律规范养成的特征 1.特别教育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普遍性。对于特别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来说,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为习惯的养成本身具有的普遍性,其次,教学的普遍性,再次,特别教育自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因此,当前的特别教育的进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普遍性的表现进行积极的思考,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2.特别教育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特别性。除了具备一定的普遍性之外,特别教育教学背景下的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还具有一定的特别性。首先,学生的心理具有一定的特别性,很多学生因为自身的生理缺陷而没有自信,在生活中比较消极,不同意与人进行交际和交往,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中往往缺少安全感,性格比较内向,当学生走向社会工作之后这样的特征会表现的更加明显和突出。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沟通及矫正。其次,对特别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上应当具有特别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对其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心理分析的能力,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和及时的疏导。 三、结合特别教育实际,开展行为法律规范养成教育的策略 1.提升学生对行为法律规范养成教育的认识。尽管特别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在生理方面存有一定的缺陷,但是这些学生自身的保护意识比较强,常常会因为保护自己不顾道德的约束和限制,因为这些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