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地域旱灾影响工农业进展调研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旱灾情况及其规律;早灾形成的原因分析;旱灾的控制措施与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伊川历史上就是一个早年灾频繁发生地区、气候影响、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供需差额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平衡失调,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利设施少,抗灾能力低下、加强现有工程管理,巩固和改善现有灌溉工程、进展节水型农业、搞好水资源的调配和开发利用、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搞好“两大水库”建设,提高农田杭早能力、提高旱情测报和预报水平,建立、健全抗旱信息系统和服务组织、先进科技成果挂帅,加大宣传发动力度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伊川县地处像西丘陵山区,特定的地域和气候条件,造成了十年九早。本文对伊川县的旱灾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杭旱措施与控制时策。 关健词:旱情;分析;减灾;对策 伊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豫西丘陵山区,素有“一山二川七分岭”之称,辖 3 镇 11 乡,面积 1243k 耐,人口 75 万人,地貌以丘陵区为主,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境内地形、地貌复杂,降雨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际时空分布极为不均。特定的地域和气候条件,造成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旱灾最为突出,严重制约着伊川县工农业生产的进展。 一、旱灾情况及其规律 伊川历史上就是一个早年灾频繁发生地区。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 873 年至公元 1946 一 2819 年间,境内共发生旱灾 513 次。其中连年干早,影响农业严重减产或绝收的大旱灾 160 次。 1950 一 1993 年,全县平均每年早灾受灾面积为 1.67 万 h 澎,成灾面积 1.20 万 h 时,受灾率为 71%。其中受灾面积 2.67 万 h 耐以上的有 7a,平均 6al 次;受灾面积 1.80 万 hmZ 以上的有 15a,平均每 3al 次。受灾面积 1.00 万 h 耐以上的有 22a,平均每 2al 次。 伊川旱灾有一定的规律,从近 45a 来早灾发生情况看,除了在一年内出现大旱或特旱外,每隔 6 一 10a 出现 1 次连续 2 一 3a的大旱灾。且秋旱次数多于春旱,对粮食生产影响最大。除连续几年早灾外,建国以来有 7a 粮食大减产,其中因秋早造成粮食大减产的有 6ao 二、早灾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气候影响。伊川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致使降雨呈现“雨量少、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悬殊,’3 个特点。年平均降雨量 600 一 goomm,且多集中在 6 一 9 月份。据统计 7 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为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