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大肠穿孔手术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大肠穿孔手术的护理。方法对 10 例特发性大肠穿孔的抢救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0 例中 8 例治愈,2 例死亡,死亡率 20%,均死于中毒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结论特发性大肠穿孔起病凶狠、进展迅速,死亡率也高。因此,重视术前的抢救,迅速完成抗休克和紧急手术的措施;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的动态观察和各种引流管及结肠造口的管理,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对患者的抢救成功和术后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穿孔特发性大肠护理 特发性大肠穿孔,系指正常肠管在无任何病变(癌、憩室、粘连)或外伤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穿孔,继发弥漫性腹膜炎[1]。好发于老年,临床甚为少见,常误诊。Serpell[2]统计 1894~1990 年全世界报告 64 例。特发性大肠穿孔起病凶狠,进展迅速,有文献报道,死亡率为 48%。 我院 1985~2024 年共收治 10 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经得力的救治,死亡率为 20%,现将抢救工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8 例,女 2 例;年龄 34~84 岁,平均 61 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 2h,最长 3 天。既往有习惯性便秘史 4 例,合并急性阑尾炎 2 例。本次发病在用力大便后发生 5 例,无明显诱因 5 例。腹痛始于右下腹 8 例,左上腹 2 例。穿孔后呈弥漫性腹膜炎 8 例,局限性腹膜炎 2 例。腹部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 4 例。10 例均行腹穿,9 例抽出脓性粪臭味液体,1 例腹穿阴性。术前伴中毒性休克 3 例,术后出现中毒性休克 2 例,肾功能不全 1 例。术中所见穿孔部位:盲肠 1 例,降结肠 3 例,乙状结肠 3 例,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 3 例。10 例均行手术治疗,单纯性穿孔修补 3 例,穿孔段切除,行端端吻合 1 例,病灶肠段切除加近端结肠造口 6 例。10 例组织病理检查未见肿瘤细胞,均呈急性炎症改变。本组死亡 2 例,死亡率 20%,均死于中毒性休克、多脏器衰竭。2 例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经抢救治愈。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腹部体征的变化,特发性大肠穿孔起病凶狠,进展迅速,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术前诊断甚为困难,确诊率仅 10%左右[1],辅助检查如 B 超也不能确诊。注意腹痛的动态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病情继续进展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加剧,很快出现中毒性休克,甚至并发多脏器衰竭。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液抗炎、抗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