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课程平台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这门课程对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而该课程从概念到原理及运用都较深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该课程启用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爱课程”网。采纳课堂教学及线上教学相互补充的教学方式,实践应用证明使用该立体化教学改革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爱课程;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教学改革模式 当前,企业对具有较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电气人才需求紧迫。学生除了具备电路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当掌握电气二次回路设计和开发系统的方法与技能,能正确推断和解决工程问题。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是对本科阶段基础专业知识的提升与应用,所以要求及难度也较专业基础课程要高。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这门课程设置的初衷即响应了应用型大学人才培育的要求。这是一门涉及范围广,专业背景深,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主干课程。本文基于爱课程平台对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1 整合教学资源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课程的特点,遵循就业导向的原则、理论实践并重以及学生认知的规律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对于一门课程而言,教学资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是学好该门课程的基础[1]。对传统单一的教学资源进行改革,采纳“多股源头活水来”的方式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第一、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的课程,在教授过程中我们选择行业内最具权威的专家编写的有用教材,知识点丰富,内容全面,实操性强。第二、选择一本好的教材固然重要,若仅仅依赖单一的教材授课,必将收效甚微。所以教学过程中加入业内导师讲座环节,聘请业内专家走进课堂与大家分享实际生产中所遇到的二次回路设计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课堂所学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知识从实践中来并应用到实践中去。第三、增设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运用,更利于知识的转化与吸收。实践环节采纳设置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的方式。学生必须先完成难度较易的课内实验,再进行难度略微高点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与课内实验在工作量及难易程度方面相配合。课程设计的难度要设置在比学生现有水平稍高一点的程度,难度太高了,学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