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采区概况与地质特征1.1 采区概况 本采区为某矿第二水平第五采区,采区上部标高 -150m,下部标高为-450m,其中三采区已采,七采区未采。年产量为 120 万 t/a区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自然发火期为 6-12 个月。区涌水较小,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好。 采区有一层煤,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属于厚煤层。煤层无瓦斯突出,顶底板稳定。煤岩爆炸指数为 34%-70%。煤层瓦斯含量小,采区所属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区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无断层和褶曲。煤层倾角约为 21°,采区走向长为 2180m,倾斜长度为 830m。运输大巷布置在-450 水平,回风巷布置在-150 水平。2.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2.1 采区储量2.1.1 采区工业储量Zg=2180 830 5 1.35=12213450t 2.1.2 采区设计储量Zs=Zg-P1(P1 为永久煤柱损失)P1 包括井田境界煤柱、采区边界煤柱。式中:采区边界煤柱:20×830×5×1.35=112050t Zs=Zg-P1=12213450-112050=12101400t2.1.3 采区可采储量Zk=(Zs-P2) 75%(P2 为临时煤柱损失)P2 包括上山保护煤柱、区段保护煤柱。上山保护煤柱:(830-40) 60 5 1.35=321135t式中: 区段保护煤柱:218030 5 1.35=441450tZk= ( Zs-P2 )75%= [ 12101400- ( 321135+441450 ) ]75%=1133881575%=8504111.25t2.1.4 采区采出率==11338815/12213450100%=92.83%>75%2.2 采区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工作制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设计的工作日为 330 天,采纳“三八”工作制,其中两班生产,一班检修。每班工作 8 小时,每日提升为 16 小时。日产量:Ao=1200000×1.35/330=4909 t日推动度: L1= Ao——工作面单产,T/d L——工作面长度,m式中: L1——日推动度,m M——采高,m r——容重,t/m3 c——工作面回采率,93%所以: L1==4909/180×5×1.35×0.93=4.4m进刀数:n==4.4/0.8=5.5 取 6 (n 为采煤机滚筒截深)月产量:4909×27=132543t采区服务年限:P=Zk/AZk—采区可采储量,吨式中: A—采区平均年生产能力,吨/年 K—矿井储量备用系数,取 1.35 P=8504111.25/(1200000×1.35)=5.253.采区巷道位置与采煤方法的选择3.1 采区布置方案上山布置可提出两种巷道布置方案:1、双岩上山 2、双煤上山方案 1:采区上山布置。在煤层中布置两条上山间距 20m,上山位于采区走向中央。上山布置在煤层中方案 2:两条上山布置在煤层底板下部 10m 的岩石中,用石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