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寺风景资源调查与分析讨论一、人文景源调查:1 人文遗迹1.1 摩崖石刻旗山自古就有 “左旗右鼓,全闽二绝”、“三十六洞天,一百零八岩”之美誉。棋盘山上摩崖石刻众多,自古就吸引着众多文人骚客到此地游玩并留下摩崖石刻。据史书记载旗山有一百零八景,三十六洞天,现山上尚留有许多自宋代起的摩崖石刻清楚可见。石松古寺大殿后天井有一个宋年间元宝形石槽,刻有“石松寺”与花草鸟禽浮雕。寺后有二十六年(1156 年)摩崖石刻“灵风山”、“坐禅室”题诗等。石松寺有一块古碑,是 1140 年寺僧刻的“法真松”诗碑:“偃盖覆岩石,岁寒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还附有跋文:“十年立,住山老祖天石,石上植松三本 ,一与寺门名实;二与山林为标致,三与一切人作阴凉。勿剪勿伐,永荫此山。”可见该寺改叫石松寺后,才在寺左种下三棵龙爪松。古人有不少咏石松寺的诗篇,选抄如下: 石松寺刻石(僧 释天石) 偃盖覆岩石,岁寒傲霜雪。 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 晚过石松寺(明 介夫) 看山不觉深,拄杖入双林。 古意坐来淡,秋云行处阴。 白莲重结社,芳草自知心。 欲恐归时路,明朝不可寻。 暮秋游石松寺(明 林春泽) 翠旗峰下从林晚,有客相携眼倍明。 天迥风高双鸟逸,江空木落万山清。 风光未纵烟霞老,野兴偷隋杖履轻。 谁信昨非今更是,我今方得古人情。棋盘石旁有一石洞,刻明林应起行书“游仙洞”三字。棋盘峰顶,由三块岩石组成棋盘石,中间一块窄长,上刻“楚河”“汉界”,另一块岩石上刻有“翠旗山”三个大字。石壁上有子波、子惠的题刻:“携筇觅径上高丘,悄立棋盘怯久留;一局未终人事改,不知尘世几春秋。”(摩崖石刻--上面写的就是关于棋盘石的故事(详情看闽都别记)1.2 古建筑与遗址(1)古亭:接近棋盘石山顶有古亭,山上寺庙的木结构建筑为明万历年间兴建宋代的石松古寺以与宋代的建筑构件、雕刻:(2)古石松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 1010 年),初名灵凤寺。据说因宋十年(1114 年)寺僧天石样师栽松于石,改名为石松寺。(这与寺后碑文所录不同,存疑)观景台Luo 罗汉龙柏Luo 罗汉禅院景观Luo 罗汉摩崖石刻Luo 罗汉摩崖石刻Luo 罗汉摩崖石刻Luo 罗汉摩崖石刻Luo 罗汉摩崖石刻Luo 罗汉古石松寺Luo 罗汉明成化、万历曾二次修建,丛林颇具规模,众多名宦达吏、骚人墨客留下过许多吟章墨迹,曾是佛教圣地之一。后由于年久失修,石松寺大雄宝殿已经多处破损,几根柱子和横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