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装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 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把握和处理,不同风格的 T 恤也就产生了。图案作为标志性设计在服装中的运用例子还有很多,明清时期官服上的补子就是其中之一。在服饰上装饰飞禽走兽来区分官员的等级和职务早在武则天时期就已出现,直至明清成为一种统一的官服装饰。这种装饰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政治面貌和职位划分,同时也能对当时的织造刺绣工艺有一定的认识。可以说它是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 那么何为装饰元素的故事性呢?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曾有过这样一句话,翻译成中文来讲是:“存在即合理。”当然这句话是饱受争议的,有的人认为是译者的失误,哲学中无法容忍绝对的存在。单从表面意思来看:一个事物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其理由。其实单用这句话来分析物品的存在价值,是很好用的。听风瓶、鼻烟壶、玉带扣、折扇坠、谢公屐,中国自古不乏这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他们的用途各代表了一种文化,讲述着一段故事。古董向来扮演着叙述者和出迷人的双重角色,而古代服饰在这一点上则显得较为直白和真诚。通过对古代服饰的讨论,可以让我们获知物品主人的身份地位、所处年代以及当时的工艺水平,而织物上的图案或图腾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一族群的信仰和精神。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对一种文化获得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影视作品中的古代服饰及生活场景设置都是从这里来的。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对古代的生活面貌做出更为合理的阐释。讨论服装有时要像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一样用基本演绎法来分析总结。汉朝自有一套完整的礼仪衣冠体系,电影《铜雀台》中汉献帝的言行举止就是对当时身着汉服的君王的一种模仿。除去《周礼》《仪礼》《礼记》中的记载,是想身着宽衣博带该如何坐立起行?君王礼服大袖翩翩,为显威仪,每欲动必先敞其双臂。当然一方面也因为衣袖过于肥大而不利行走。 事实上,排除了服装上有用途的装饰物品外,大部分的装饰存粹为了美观而无其他。在做这一部分服装的设计时,只能依靠设计师本人的经验和美学理解。评价好坏只能凭借观众的直观感受。这样的设计方式很难,他需要设计师有不竭的灵感和丰富的经验。要不很容易做出空洞的设计。正常的设计流程首先是确立主题,然后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流行色和款式,最后进行设计创作。通过对色彩、面料和款式的具体分析后,推测出流行趋势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但是这样的操作方法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很容易得出相同的结论,做出类似的设计。针对以上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