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形成与历史作用讨论论文 一 满族的名称是在明代末年(十七世纪初)才出现的。但是,它有着悠久的渊源。先秦古籍中所记的肃慎人,就是满族有史书记载的最早先世。汉代以降,不同朝代的史书上分别记载的挹娄(汉、三国)、勿吉(北朝)、靺鞨(隋、唐)、女真(辽、宋、元、明),皆是肃慎后裔,同时也是满族的先人。 在从肃慎到满族出现以前两千余年的漫长时间内,肃慎人的历代后裔,在祖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生息繁衍,开发了祖国的边疆,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谱写了诸多壮美的历史诗篇,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进展程度的不同,以及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有别,致使这一民族共同体的不同部分的进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一方面,处于边远地带的部族长期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方式,过着“化外长为太古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不断从这共同体中一次次分化出其他族人,形成新的共同体,建立政权。渤海和金,便是两个典型实例。在某些先进的部族进一步进展,逐渐和其他民族同化的同时,从后发的部族中又一次次分化出了新的先进者。几千年来,肃慎及其历代后裔的变化过程有力地证明:民族属于历史范畴,它将长期处于不断变化进展的过程之中。 追根溯源,满族先世肃慎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见于记载的部族之一,居住在“不咸山”(长白山)北,东滨大海以及黑龙江流域的宽阔地区,早在传说中的舜、禹时代就和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周代时,肃慎人向朝廷贡献过“矢石奴”。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便声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这充分说明远在春秋以前,肃慎人已臣服于中原王朝,并成为中原王朝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战国以后,肃慎人改称挹娄,而有时仍称肃慎。挹娄活动的区域,大致与肃慎同,包括今辽宁东北部,吉林、黑龙江东半部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辽阔地带。挹娄人也用“矢石”猎取野兽。有农业,地产五谷,长于养猪,食猎肉、并以猪皮制作服装。能织麻布,用兽皮兽骨制成铠甲。工于造船,不时乘船向邻区进行掠夺。三国以后,挹娄人摆脱对夫余的从属关系,屡次来贡矢石,直接臣服于中原王朝。 至北朝及隋唐时,史书分别以“勿吉”和“靺鞨”称呼肃慎、挹娄的后人。靺鞨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比其先人更为密切。七世纪初,高句骊强盛起来,靺鞨白山、粟末诸部受高句骊的役属。唐太宗伐高句骊,大败之。白山部“众多入唐”,部分粟末靺鞨人迁营州,与先已移来营州的靺鞨人并居。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