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的形成与防护措施探究论文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常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 0 引言 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据初步调查,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 3 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万甚至 100 多万处。1949 一 2024 年的 45 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 6000 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灾害事件至少有 1200 次。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在全国 32 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 3 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最近,2024 年 6 月 5 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 2024 年 6 月 15 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 9 具遗体,另外有 63 人失踪,2024 年 9 月 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 262 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讨论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滑坡形成机理 1.1 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变形滑动。但是假如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 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击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 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