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是一种软暴力过度关怀也是病在医院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小孩感冒了,妈妈抱着来看病,尽管症状很平常,可是后面跟着一大拨“相关人等”,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有家里的小保姆。弄得医生哭笑不得,明明10 分钟的看病时间,为了应付家属左右开弓的“盘问”硬是拖了 25分钟。儿科专家说,对下一代的异常关注也是一种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祖辈 4 人、爸爸妈妈父辈 2 人对独生宝贝 1 人,“421 综合征”形象地概括了这种现代家庭爱儿过甚的情形。“关怀强迫、溺爱过度其实也是一种软暴力。”教育学者认为,父母溺爱的抚养方式,剥夺了孩子生活中许多重要的东西。溺爱孩子的家长常担心孩子拿这摸那不卫生,跑东跑西不安全,限制孩子的活动,致使孩子运动游戏的能力差,和同伴玩不到一起,因此内心自卑孤独。包办型溺爱和放纵型溺爱包办型溺爱中,父母将孩子当成了“自我的延伸”,孩子成了父母的复制品;而在放纵型溺爱中,父母自愿做孩子的“自我的延伸”,他们是孩子的手和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孩子的指挥。放纵型溺爱进展到最后,还会培育出“父母的敌人”。放纵型溺爱会导致孩子心中根本没有其他人。假如父母不早点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最终也会发现,他们的孩子也是他们的地狱。并且,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常常伪装得很强大,但实际上他们难逃放纵型溺爱带来的三个常见的恶果:1.依赖。他们先是依赖父母,最终是依赖配偶或自己的孩子,他是配偶和孩子的地狱。因为他只知道提要求,让亲人关注自己,但他们却对亲人的感受视而不见。2.自卑。他们会发现,一旦离开亲人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但他们自大惯了,不能接受这种自卑,所以会把自卑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变本加厉地损害别人。3.任性。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养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这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同情心。“我要,我立即要”成了他们的习惯。两岁是关键期幼小的孩子都是自恋的,他们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孩子需要在自我探究中打破这一天然的自恋。这个探究过程主要从 2 岁开始,他们需要认识社会,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而孩子没走入社会时,父母和亲人就代表了社会。做父母的一味溺爱孩子,放纵孩子的一切欲望、要求,就是告诉孩子他的一切欲望都是合理的,社会都该满足的,他的自恋是对的。长此以往,孩子心中有了这个自我中心的定式,就再难走出来。心理专家指出,别人不会溺爱你的孩子,做父母的必须先意识到这一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