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溃疡治疗药物的临床药理研究论文

溃疡治疗药物的临床药理研究论文_第1页
溃疡治疗药物的临床药理研究论文_第2页
溃疡治疗药物的临床药理研究论文_第3页
溃疡治疗药物的临床药理讨论论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进展 【摘要】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主要指胃溃疡(gastic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ulcer,DU),因其发病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机制较为复杂,概括为胃、十二指肠黏膜侵袭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备-修复因素之间失衡所致。近年的讨论已经明确,幽门螺杆菌和非甾体抗炎药是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病因。临床上用于溃疡病的药物很多,然而就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来看,主要有减少胃酸,增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备能力和根除幽门螺杆菌三个环节。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刊物关于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讨论报道,将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综述。 一、抑制胃酸治疗 1.1 碱性抗酸药物胃酸是正常人体生理所必需,酸过低将导致消化不良等影响,ph=4 是胃液杀菌效应的临界水平。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都主张适度抑酸。制酸药与胃内盐酸作用形成盐和水使胃酸降低。种类繁多,有碳酸氢钠、碳酸钙、铝碳酸镁等。其中铝碳酸镁起效时间短,作用持久,可与胃酸充分反应,其酸反应率可达 98%~100%。因其具有铝、镁两种金属离子,从而互相抵消了便秘和腹泻的不良反应,要优于其他的碱性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发现,铝碳酸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6 周愈合率为 78.5%,治疗胃溃疡 8 周愈合率为 87.5%,总有效率为 100%。其治疗作用在于:(1)结合和中和 H+,从而减少 H+向胃黏膜的反弥散同时也可减少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2)提高胃液的 pH,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胃液pH1.5~2.5 时胃蛋白酶的活性最强。制酸药分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碳酸氢钠属于可溶性,其他属于不溶性。前者止痛效果快但长期和大量应用时,副作用较大。 1.2H2 受体阻滞剂(H2RA)壁细胞存在组胺 H2、乙酰胆碱(毒蕈碱 M1 受体)和促胃液素三种受体,受刺激则分泌盐酸,阻断它们将抑制酸分泌。这三种受体阻滞剂目前均已开发,而组胺 H2受体阻滞剂的讨论进展 极快。首先应用于临床的是 西咪替丁(Cimetidine,1975 年),继之雷尼替丁(ranitidine,1981 年)、法莫替丁(famotidine,1981 年)、罗沙替丁(roxatidine,1982 年)、尼扎替丁(nizatidine,1987 年)先后问世,并投入临床应用。后四者的疗效和作用选择性比西咪替丁更高,副作用更小。它们作用时间长,能显着抑制胃酸分泌,疗效极好。从而,消化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