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县市报讨论报告一、县市报生存环境与功能发挥 (一)县市报生存环境 1、县市报进展现状县市报是我国报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传播信息反映民意,引导舆论,以与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县市报进展出现过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出现于 50 年代中后期,当时全国涌现出一大批县市报。省的随州、天门、洪湖、郧县、京山、枣阳、松滋、等地的县市报就在 1956-1957 年间相继创刊。但是,由于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到了三年困难时期,县市报便全部停刊了。第二个高潮出现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79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在有条件的地方恢复一批县报,为推动农村的历史性改革服务,并于 1980 年召开了全国县报工作座谈会,、、、等省的一些县报相继复刊,到 1981 年上半年,全国 14 个省 51 县市创办或恢复了县市报。省最早复刊的县市报是《江夏报》、《襄阳报》、《洪湖报》、《郧县报》复刊于 1980 年,紧随其后,谷城、大冶、仙桃、等地的县市报也相继复刊。1985 年,由铜山报社、襄阳报社共同发起,召开了全国县市报首次业务研讨会,并成立了联络组,形成了一年一次的例会。1988 年 10 月,在召开的第四次业务研讨会上,成立了中国县市报讨论会筹委会。1991 年 11 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在宜兴市正式成立了中国县市报讨论会。作为县市报进展较快的省,也于 1989 年成立了本省的县市报讨论会。1992 年,全国县市报有 230 来家,1993 年增至 300 余家,1994 年增加到 460 余家。到目前为止,已进展到 600 来家,其中有 286 家有国统一刊号,100 来家已成为日报,如省几乎达到县县市市均有报。就全国而言,不仅经济发达地区,连、、、、等边远省、自治区,也出现了县市报。报业的这种繁荣反映了社会经济对上层建筑提出的新要求,符合社会进展的大趋势。与经济建设进展具有不均衡性一样,我国县市报的进展也是不均衡的。可以预料,在新世纪初叶,将是县市报发生分化的年代。进展快的,不仅报纸质量明显提高,发行数量逐年攀高,而且在报业经营上,也将获得长足进步:另一部分,将因质量不高,经营不善,或因无力与当地的大报抗衡而走向消亡或被兼并。这种趋势,近两年已初见端倪。1998 年1 月,地区的 10 家县市、区报被《日报》社收并;1999 年 1 月,地区的 3 家县市报改为《日报》的县市版。具体到省,县市报的进展也是不均衡的。省现有县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