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材料动态本构特性讨论进展摘 要: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结构工程材料,其材料组份复杂、变化因素多,因而力学特性也复杂多变。动态/强冲击载荷作用下,还涉与了材料应变率敏感效应和静水压力相关特性等诸多影响因素,使得其本构理论的讨论更加困难。本文中,回顾了近 20 多年来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特性和本构关系讨论方面的进展状况,主要总结了一些混凝土材料动态本构特性讨论中的经验公式、强度理论和本构模型,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讨论和评述。关键词: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动态本构关系,强度理论,损伤与断裂中图分类号:0347 文献标识号:A1. 引言混凝土材料主要是由水硬性材料——水泥和粗、细骨料,加水混合,相继经过搅拌均匀、浇注成形、振捣密实和温湿养护等工序后逐渐凝固而成的人工建筑材料。其用于结构工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之一,也是安全防护工程中最常用的重要工程材料。实际使用中,不论是民用的还是用于国防建设的,混凝土结构在其工作过程中除了用于承受正常设计载荷(通常是准静态载荷,有时也包括蠕变载荷)外,往往还要承受各种变化急剧的强动载荷,例如爆炸、冲击和撞击等。因此,讨论混凝土材料在不同载荷形式(包括准静态、动态和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与其本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作用。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不等向的多相复合材料,其主要组成成分包括了:固体颗粒和硬化水泥砂浆,以与二者之间存在着的大量的微裂纹和微空洞。其中固体颗粒和硬化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如应力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这些随机分布的微裂纹和微空洞的存在,都决定了混凝土材料力学特性的复杂、多变和离散。同时,在制备和硬化过程中的时间因素和外部环境(如温度、湿度等)条件等,对混凝土材料的力学特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就准静态载荷情况而言,混凝土材料在简单受力(单向拉伸、压缩)和多轴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性与其本构关系的讨论已基本完善。学者们在大量实验讨论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本构模型,根据这些模型对混凝土材料力学特性的概括,可分成 4个大类:线弹性模型,非线弹性模型,塑性理论模型,其它理论模型。其中,、类模型是将一些成熟的力学体系(即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理论等)的观点和方法作为基础,移植到混凝土材料,这方面的工作可参见综述性文献[1]和近期讨论文献[2,3,4];类模型则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