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小学创客教育课程建设指南(试行)一、导言创客,译自英文“Maker”,本义为“制造者”。“创客”一词,早期特指在工业 4.0 与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自主加工工具,在家庭或创客空间,自主设计、自主动手,开展小批量生产的制造者;在被广泛应用之后,“创客”一词泛指在自主实践精神引领下,基于创新思维和工具技能,以务实严谨、精益创变、乐于分享为核心理念,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努力把优化生活的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教育以培育“未来创客”为目标,是时代与社会进展的需求,也是教育工作者主动应对生产方式重大变革以与跨时代人才需求的行动表达,代表了教育与时俱进的进展方向。中小学创客教育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教育,是一种指向“制造”的教育,是直面生存、表达智慧的综合教育,其教学过程遵循“制造”实践的规律,融合 STEAM 教育理念、项目学习理念,强调独立构建目标、独立应用工具开展制造、共享智慧、优化迭代、形成成果,是能够带来完整思维链条的教育形式,也是一种独特而务实的创新人才培育系统、全人教育系统。在生产工具与方式的重大变革面前,我国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进展战略,旨在培育具备创新价值生产力的产业力量。而创客教育,是这一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双创”生力军、进一步释放全社会创新生产力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教育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表现。从教育进展角度来看,创客教育的最大意义是促进机制变革:由“创客式教育”带来的创新校园、未来学校,将成为我市教育事业跨越式进展的重要契机。因此,对创客教育课程的理解不应局限于“教创客”,而更应突出“像创客一样教”,从“创客教育”到“创客+教育”再到“创客式教育”,充分实现创客教育工作的的社会价值、时代价值。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工匠精神的传承克强总理在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特指制造者所具有的“精益制造、雕琢不辍,力求尽善尽美、享受细节升华”的人格品质。这种品质是作为一名创客所必备的一种精神涵,也是在应对“互联网+”所带来产业变革时必须提升的一种国民精神。在创客教育课程中,应鼓舞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充分感知细节、勇于尝试变化、执着追求成果、精细应用工具、专注静心打磨”。2.创客能力的习练“创客”作为一种身份认同,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实践方式。如“贴近生活进行观察,制造性地运用各种技术和非技术手段,通过分享和协作发现...